中新网吉林新闻2月6日电 (谭伟旗 乔志敏)近日,榆树市人民法院环城人民法庭调解一起同学间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不仅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让昔日好友重拾友情。
据悉,原告于某经营一家修车公司,被告王某与原告于某是多年同窗,出于对朋友生意的支持,王某经常自发地介绍顾客到于某的修车公司修车。在王某介绍的生意中,有不少修车费用出现了拖欠的情况。
出于信任,于某一直没有过于催促。但累计下来,金额也不是小数目。最终,王某为了明确这笔债务,以个人名义给于某出具了一张欠条。
欠条约定的还款日期到期后,于某联系王某索要修车费用,王某表示自己目前经济周转困难,无法偿还。多次沟通无果后,于某只能将昔日好友王某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张笑梅仔细研究卷宗,了解到双方原本是同学关系,如果能通过调解化解矛盾,既能解决纠纷,又能最大程度地挽回两人的情谊,便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分别与双方单独沟通。
承办法官首先从法律层面和人情角度,让于某理解王某目前面临的实际经济困难并非故意拖欠,于某情绪有所缓和后,承办法官又找到王某,向王某详细说明其自身需要履行的义务,若不履行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督促其重视债务问题。同时,引导王某思考如何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尽快解决债务,重拾朋友信任。
经过一番深入沟通,承办法官将双方聚到一起,考虑到王某的经济压力,承办法官提出王某在近期前将修车费全额给付于某,建议于某在这期间给予一定理解。双方在听取方案后,起初都有所犹豫。但在承办法官进一步阐释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后,王某率先表态愿意在月底前凑齐欠款。于某看到王某的态度,也念及多年情谊,最终同意了该调解方案。
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一场因修车费引发的纠纷就此圆满解决。
法官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朋友之间还是生意往来,涉及金钱交易时,一定要签订明确的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这样不仅能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也是对双方权益的一种有效保护。
同时,当债务到期时,债务人应积极履行还款义务,维护自身的信用。而债权人在遇到欠款不还的情况时,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切勿采取过激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