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方位建设干警心理健康保障体系,有效提升司法服务质量,近日,榆树市人民法院与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举行合作共建签约仪式暨“特邀心理咨询顾问”聘任仪式。
仪式上,榆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杨玲玲介绍了与会人员及互聘人员基本情况,为接下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嘉露介绍了学会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学会在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工作方面的学术和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对双方的合作提出期望和构想。
王嘉露表示,此次合作共建,就是本着“融合”的理念,打造“联合”的力量模式,双方在人才培养战略、心理健康维护、志愿服务团队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等领域深度融合,探索将心理学融入司法工作,强化心理服务对于维护法官干警的心理健康、促进法院队伍可持续发展、保障裁判公正的重大意义。
吉林省心理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榆树市超越心理创始人孙立敏分享了自己从事心理服务工作的心路历程,介绍了在该院少年法庭的“心灵驿站”驻院工作期间为未成年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的典型案例。
孙立敏表示,希望通过心理学技术,为失足的未成年人指引方向,尽可能地减少当下的案件对未成年人未来人生的影响,让司法的关爱陪伴未成年人茁壮成长。
随后,榆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卢玉红详细介绍了当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及审判工作实际。
卢玉红表示,该院高度重视“关爱干警暖心计划”,每年都会从政治关怀、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上研究落实关爱举措,持续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幸福感。当前的法院工作,法官干警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为民服务的司法情怀,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与司法技巧。
此次合作共建是“法院+心理学技术”的一次深入探索,希望未来双方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措并举构建新时代司法审判工作社会化支持体系,为审判执行工作织密心灵“保护网”,注入精神“强心剂”。
卢玉红说,要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法官心理师队伍,鼓励支持干警学习心理学知识技能,帮助法官干警有效应对和缓解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事人的需求和情绪,让公平正义更加可预期、看得见、有温度;要通过合作共建,探索新型纠纷解决机制,让心理咨询融入审判工作,发挥“特邀心理咨询顾问”专业优势,开展特邀调解工作,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当天,卢玉红与王嘉露共同签订“榆树市人民法院与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书”并为“心理健康共建基地”揭牌。
仪式最后,卢玉红为王嘉露、赵悦彤、李丽娜、平杰、孙立敏等11名同志颁发了榆树市人民法院“特邀心理咨询顾问”聘任证书。王嘉露为王肖婧、闫冬伟、于长娟、尤丽丽、毛静、龚艳华6名同志颁发了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特邀普法宣传员”聘任证书。
下一步,榆树法院将携手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从“心”出发,共注“心”能量,探索深化“法院+心理学技术”模式,护航法院工作行稳致远。(谭伟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