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

【金融消保系列访谈】多渠道扩大宣教覆盖面 交行吉林省分行用心守护金融消费者“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4日 11:48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主持人:当今社会,金融消费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体现。在金秋8月,吉林省银行业协会、吉林省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新网吉林特别策划了“东北亚博览会金融消保直播间”系列访谈活动。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交通银行吉林省分行消保部负责人刘姝,请她来谈谈交行吉林省分行在新时期金融消保工作领域的经验和做法。

  首先,欢迎刘做客本期中新网吉林“金融消保直播间”节目。刘总您好!

  刘姝:各位网友、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东北亚博览会金融消保直播间”访谈活动。

  主持人:刘总,请您谈谈咱们交通银行在消保工作方面的开展情况,尤其在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方面有什么创新的方式和方法?

  刘姝:交通银行作为国有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着力解决好金融消费者急难愁盼问题,落实各项消保政策要求及目标,健全消保管理体系,完善消保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切实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教育宣传方面,近年来,我行聚焦老年人、青少年、新市民等重点人群,借助数字化技术、第三方媒体平台、跨界合作等方式开展有声势的线上线下活动,提升教育宣传创新性,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加强同学校、社区、企业、养老机构的合作,组织多种形式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不断深化巩固日常性、连续性金融教育,提高各类消费人群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主持人:谈到风险防范,如今各种非法金融广告诈骗层出不穷,刘总,有没有什么方法教我们大家辨别这些非法金融广告呢?

  刘姝: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宣传广告,那些误导金融消费者购买不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吸引眼球的广告内容诱骗参与集资活动都属于非法金融广告。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擦亮双眼,对于那些承诺高投资回报率、百分百本息保障、无需征信报告只要一张身份证即可24小时放款等广告宣传,务必小心。面对来路不明的电话、短信、微信广告,切莫轻易相信。尤其是老年朋友们,在参与金融交易前,要多与家人朋友沟通,或向正规金融机构乃至公安机关寻求帮助。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越是承诺高收益越要警惕高风险。大家只要理性投资就不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如果遇上非法金融诈骗要记得留存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争取挽回损失。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非法金融广告又多了一些了解。我看到现在有很多“养老项目”“健康养老”的宣传,非常吸引老年人,在此有什么需要提示老年金融消费者的吗?

  刘姝:近年来,一些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吸收老年人资金,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例如一些企业以办理会员卡、预交养老费用,或投资、入股养生养老基地,销售养老公寓、出租养老床位等名义,约定回购、承诺高额利息,诱导老年群体,实施非法集资行为。在此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投资理财要选择正规机构和渠道,警惕各类“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不要被不法分子嘘寒问暖、上门服务的虚假“亲情关怀”所迷惑,多关注新闻媒体,了解常见诈骗手段,提高对违法犯罪活动的警惕性和敏感性,防止掉入诈骗或非法集资的陷阱中。

  主持人:大家都关心“钱袋子”问题,刘总,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应如何保护自己,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呢?

  刘姝:老百姓“钱袋子”被戳破的事件屡屡出现,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非法金融广告、非法集资、电信诈骗、银行卡盗刷以及校园网络借贷等方面。我总结了几点,帮助大家守好自己的钱袋子。一是勤学。要广泛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自身识别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二是多思。多多思考,提高警惕,避免盲目、冲动地进行金融交易。不要妄想天上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要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三是慎行。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正确使用和管理支付工具,避免陷入预先埋伏好的非法金融陷阱中;四是善改。一旦发现自己可能参与到了非法金融活动中,要坚决停止、果断退出、积极改正,不要越陷越深;最后是明责。我们在正常的金融交易中要树立责任意识,明白自享收益的同时也要自担风险,购买金融产品和服务前,应认识风险、敬畏风险,理性判断,做出谨慎的产品选择。

  主持人:感谢刘总的分享!各位网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