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9月10日电(石洪宇)又来到这特殊的日子,又是师者的节日。在孩子们还未迎来各自的高光时刻之前,他们是陪伴岁月的那个人。他们沉默不语,但思想泛着光芒。值此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录来自吉林市的老师们。
计算机教师李明锐:英雄不问出处
近百项的教育教学荣誉印证着一位优秀职教工作者的奋进奉献之路。在教育岗位25年,李明锐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创新创优教学管理,带领教学团队摘取一项又一项教学桂冠。
吉林市教育局/供图
46岁的李明锐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目前是吉林经济贸易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教研室主任、理工部副主任、教务处副主任等职务。
李明锐每学期均跨学科跨专业授课,最高的工作量曾达到周32学时,这意味着她每天要上5节课。此外,她还要兼任学生大赛辅导教师、校园网站制作、行政科室文字录入等多项行政工作。
虽然一直超工作量工作,但李明锐率领计算机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几年时间内为学校赢得多项省市荣誉。从教50个学期,经她精心辅导送入高校的学子不计其数。她说,讲台是教师的舞台,看到学生们的成长是她最大的幸福。
在完成一线教学工作的同时,李明锐还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从新入职教师的上课指导,到骨干教师的教研竞赛,她言传身教,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由她负责的竞赛工作连年获得国家和省市一等奖,学校近三年获得教学荣誉300多项。
2013年,李明锐通过竞聘走上教学管理岗位,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她根据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开创了“学分制”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想。对全校学生深入开展学分评价,从职业素养、核心专业技能、学业成绩、竞赛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形成量化的学分,根据学分全校统一评定奖学金,并将统计结果详细登记在学习评价手册中并装入学生档案,与就业处、学生处联合评价,实现优学优分。该方案的推出从制度上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要求,改变了中职学生不重视学习现状。
李明锐负责学校大赛工作后,通过四级大赛管理制度深化大赛建设,提出了网上竞赛训练方式,对各级师生大赛做好服务工作。学校2016年文秘、物流省赛均取得了团体和个人的双向金牌;2018年夺得物流省赛金银牌、国赛铜牌;2019年夺得物流国赛银牌及世界速录大赛文本创建项目与极限速记项目双项银牌,为国家和省市赢得了荣誉。
李明锐还提出创建工作室的专业建设理念。在校领导及专业教师的大力支持下,经济贸易学校平面设计工作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建设成能独立完成项目的实训场,学生人数连年增加,学生分配一直受到用人单位青睐,2018年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获全省平面设计技术大赛第一名,国赛第十五名。
李明锐认为,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中职院校走出的孩子同样会英雄辈出。“未来是孩子们的时代。”她说。
永吉教师吕淑艳: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
“天下的爱,无非是这岁月的点点滴滴,平凡故事。”这是吕淑艳从事教育事业30年来所信奉的观点。作为永吉实验高级中学的物理老师,她也相信“教育是爱”。
吉林市教育局/供图
2017级高一新生军训结束,在学校最需要班主任的时候,患高血压的吕淑艳接过13班班主任工作,这是她和最近这届学生的缘起。早上6时40分之前她会在讲台上,陪同学生开启新的一天学习。
高一高二晚休,吕淑艳组建了物理补差小组,疫情期间她还是党员先锋岗位的一员,义务为学困生辅导。四十公里的徒步励志拉练,五天的北京研学旅行,年过半百的吕淑艳时刻陪伴学生的左右。
疫情期间,高三封校复课到学生毕业,吕淑艳一直住在学校公寓没有回家。高三的一天,当她发现学生旭阳没带来复习用的教科书,询问中得知爸爸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吕淑艳和班长驱车几十公里为他取书,并借此机会进行家访。后与孩子的妈妈取得联系,并指导家长共同做学生心理疏导,为孩子的高考复习增添动力。
学生堯堯是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也是学年唯一孤儿,他是班里离家最远的学生,中考成绩468分。父亲在他两周岁时意外去世,母亲因无法承受打击离家至今未归。
他原本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初中时爷爷因病去世,现在和80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费用只能来源于民政补助金。吕淑艳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家访。得知情况后,吕淑艳会给他买包子、鸡蛋放到桌堂里;心情不好她就和对方谈心,过生日那天,她煮了面条和鸡蛋带来学校给孩子。
孩子毕业后在电话里对她说起“感谢”。吕淑艳认为这是她坚守多年的收获。“孩子通过学习找到了自己的路。”
吕淑艳说,教师是个平凡的称号,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不变。
“全能教师”马迎春:平原和西藏的教室都是我的战场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马迎春每天都要和汉字打交道。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她感受到了每一个汉字的蕴藉、厚重、生动和力量。
吉林市教育局/供图
在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工作的20年,有马迎春经常回望的青春。刚参加工作时,她与同事组队参加全市字理知识竞赛。她们三人从汉字的六书开始学习,研究汉字的造字规律。
马迎春每天与《说文解字》《字源字典》等晦涩难懂的汉字书籍打交道,让她觉得非常枯燥。但开学后的一节语文课,给了她意想不到的触动。一个学生问,名列前茅的“茅”为什么是草字头,而不是矛盾的“矛”呢?
马迎春信手拈来:古代行军打仗,多则数月,如果旗子破了,要用茅草扎旗,举茅的人走在队伍最前面,所以 “名列前茅”就表示名次列在前面。学生们听了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字,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成语的意思。
这件事让马迎春体会到了汉字教学的快乐,她想,如果把汉字学知识与实际教学恰当融合,一定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她找到了汉字教学的方向和意义,和学生们一起沉浸在汉字的学习当中。
马迎春桌案床头总有一本汉字典籍。十多年来,她翻阅晦涩难懂的典籍2千余万字,摘抄笔记一尺多高,自制汉字动画课件300余件,就是凭这样的苦功夫, 现在3500常用汉字的来龙去脉张口就来,大家都叫她“活字典”。
运用汉字学知识,进行字理教学,为马迎春铺砌了一条特色教学之路。2012年,她的字理识字教学经验得到了省内外的广泛认可,开始应邀到北京、河南漯河、广西桂林等多地交流展示,得到普遍赞誉。著名汉字学家广西师大周瑞宣教授评价她的字理识字教学课是小学识字教学的样板,值得全国推广。全国各地教师加她的工作坊和微信,一时间让她有了作为人民教师的幸福感和收获感。“这一战我暂时打赢了。”她说。
2017年,马迎春成为吉林市援藏教育专家组成员,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进行教育交流。当站在海拔4300米的讲台之上,她为二年级孩子讲什么是语文,讲简单的象形文字,从他们绽放的笑容中,她感受到了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马迎春为西藏的教师讲授汉字学知识,讲授汉字六书,讲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全程站立几个小时,她全然忘了高原反应所带来的不适。培训之后,西藏教师纷纷加她微信希望有更多的交流,于是大家建立了微信群,直到现在,她还坚持每天与他们分享分习。吉林吉隆两地的情谊,也在一串串美丽汉字和一条条洁白哈达的牵绕中走向深远。
“我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在什么地点,都应尽到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马迎春的理想是,让汉字之根,在每一个学生心中驻扎。
语文教师王彪和他的不惑“青春”
“80后”王彪已经40岁了。拥有20年教龄的他先后任教于农村中学、区属中学、市直属中学,“从青年到中年,见过太多学生和课型。”对他的工作而言,已经很少有难题可以难住他了。
吉林市教育局/供图
王彪是吉林市九中语文教师,目前正在吉林市十三中做交流教师。“他从一个初登讲台的稚师逐渐走向了成熟,从一个不知名的老师成长为一名深受众多学子爱戴与尊重的好老师。”王彪的同事说。不过,王彪认为他体验到的是教书育人的幸福与快乐。
2003年8月,王彪刚接一个新一年的班级。班级中有一个叫郑建伟(化名)的学生,智力较弱,在集体中感觉很痛苦。王彪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在郑建伟请病假没上学时召开班会,号召全班同学要给予郑同学关爱、理解,要让郑建伟融入到班级体中。
初中三年来,王彪一直对郑建伟关爱有加,让他不仅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学业,并且考上了技校学习烹饪。如今的郑建伟,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厨师,工作在一家生意很火的饭店。
那时的王彪很年轻,但他懂得要给每一个孩子尊重。
时间来到2008年。王彪所教的一名学生叫李雪峰(化名),从毓文中学毕业。当年,李雪峰以优异的成绩被广东中山大学录取,但当时其家里经济较困难,只有其母亲一人靠打工供他上学,拿不起入学的费用。
无奈之下,李雪峰找到王彪。王彪虽然经济也不宽裕,但仍资助李雪峰3000元,并告诉李雪峰好好学习,“这钱不用还了”。当时,李雪峰感激得热泪盈眶,如今的他已经成为广东碧桂园集团一个部门的主管,赚6位数年薪,与母亲生活得很幸福。
那时的王彪“正值”青春年少,但他体会到“生命不易又坚强”。
2017年的教师节,王彪被评为“吉林市功勋教师”,政府奖励了10000元钱,他把其中的5000元钱捐助给了学校的5名贫困学生。学校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捐助仪式,当时,他给受助学生及家长简单讲述了他小时克服贫困勤学的经历。
参加工作以来,王彪总计写下水文近15万字,以此体悟学生写作的酸甜苦辣,分享师者的思想情怀;开展课前“百生讲坛”,敦促学生读书及体悟生活,锻炼学生的当众口语表能力。
不过,无论岁月怎样更迭,有些情愫不变。王彪自2000年参加工作起,他就视语文教学为自己的第二生命。2009年他代表吉林市语文教师参加在甘肃酒泉举行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大赛,在初中组38名选手中,获总分第一名;2012年赴湖南长沙比赛,获全国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12、2019年参加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命制工作,成为吉林省中考命题人才库成员。
王彪说,工作20年了,但觉得自己还年轻。教书、育人、教研,等待他的仍是漫漫长路。
“教研”教师吴文学:创新源于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与创新,朴实和幽默。对吴文学来说,这些关键词是相互依存、互相继承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在教师工作岗位工作了26年了,这些观点他越来越确信。
吉林市教育局/供图
吴文学在吉林毓文中学工作,目前已送走过13届毕业班,培养出无数祖国栋梁。多年来,他一直潜心研究,形成了自己朴实、幽默的教学风格,重视学生在知识和道德上的双重培养,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和爱戴。
吴文学按照自己的教学构想做了必修教材的全套课件。精美的版面、全新的知识构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把这些课件分享给其他同仁、兄弟学校的老师们。此外,他还非常重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已经能在教学中独当一面。
本届高三经历了寒假之后的网课、复学、再网课、再复学的波折,对于亲历其中的学生、家长、老师,都是极大地考验。上网课的高三学生可能焦虑、枯燥,甚至有有一些懈怠。如何能够稳定学生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吴文学用比较独特的文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不断地鼓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例如在第二次即将上网课的时候,吴文学率领学生进行誓师,还把自己写的诗歌和对学生的鼓励制作成了美篇。当地媒体还以《毓文中学的诗者“吴哥”,用诗歌记录高三生活》为题,报道了该事迹。
吴文学说,创新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工作。作为高三历史组的备课组长,他领导高三历史备课组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同时,身为高三的文综组大组长,他还协调政史地三科的老师,毓文中学的历史学科平均分有了很大的突破,同时他所教的班级总平均分、班级历史平均分、历史单科成绩都是地区第一名。
对于未来,吴文学认为时间还很长,需要勤勤恳恳工作和创新的地方仍然很多。他说他想让自己的工作成为一束光,照亮学生们前行的路。(完)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孙博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