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3月26日(石洪宇)近日,一架由福建籍产业工人乘坐的包机抵达长春龙嘉机场。为抢抓工时,加快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步伐,他们在疫情期间采取了这样的安全措施
多年来,北方地区一直存在着项目建设薄弱,产业发展不优,人才大量外流的现象。这次产业工人集聚,专业技术人才的逆流,给吉林省蛟河市的发展注入暖流。
2月4日,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上提出“三保一统筹”,即保防控、保民生、保安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蛟河当地迅速落实,仅用21天时间,扣除1家季节性企业外,域内规模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复工率100%。
蛟河最大招商引资项目——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产业园是当地“众星捧月”般的焦点项目。2019年蛟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石材循环产业园今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实现3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亿元。具体来说,今年投资1.3亿元的鸿源绿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石粉综合利用、矿山复绿0.7平方公里等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计划投资3亿元的北部石材铁路物流建设已完成选址,将继续做好开工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引进异型石材加工项目,同时积极筹备申报省级、国家级绿色矿山。
截至3月6日,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蛟河整整一年。该项目仅在2019年实现总投资9.25亿元,其中5家企业入驻,6家本地企业被盘活,矿山复绿0.53平方公里,修建12米宽2500延长米的高标准矿山道路。
据悉,当地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石材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计划落地企业100户,带动就业3万人,年税收达到3亿元以上,跻身县域省级开发区前五强。由此,产业工人潮涌般齐聚天岗,为当地发展夯实了基础。
据了解,产业工人一落地,蛟河市卫健局工作人员立即对每名员工开展严格的测温、登记等防控措施,随后统一乘坐蛟河市交通局派出的5辆大客车回到产业园。上岗后,工人严格执行“14天内不得离开厂区、宿舍及指定区域”,并落实测温、生病报告制,实施分餐制。
“红叶名城、石都蛟河将是我们未来的名片。”蛟河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
|